本周是福哥家《十年,见福》的第十五更
......
《十年,见福》第十五更
见福之魂
3,思想者的“看见”
张利谈到,好的企业家应当是一个好的思想家。
张利谈到,管理前置20%,快半步,是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懂得的,学会的。
张利谈到,老板专注的是明天的事,高管负责做好今天的事,员工必须要总结昨天的事——企业需要如此分工。
张利谈到,对企业而言,死亡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它随时可能遭遇“断点”,这是企业发展的非连续性。从所谓的导入期(企业的婴儿期)至成长期,中间有一条宽阔而充满了风险的鸿沟,它无法顺畅地跨越过去,只能摆渡。
张利谈到,他把中国的民营企业定位为泥鳅。
张利谈到,对人生而言,存在一个“舒服区”和一个“痛苦区”:偏向任何的一方都是危险的、不完美的。他倾向于处在“舒服区”和“痛苦区”之间:这是一处属于“挑战”的区域,也是风光无限的区域。这样的人生才值得。
张利谈到,用过去的成功方法解决今天新发生的问题,多数时候是愚蠢的、错误的。是“神经病”。
张利谈到,人不是管的,人是要理的。
张利谈到,伟大是熬出来的,心胸是憋出来的。
张利谈到,要学会学习。学习,不一定会给你有效答案,解决掉你的问题,但一定会让你少走弯路。
张利谈到,他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管理者的任务是把企业做得值钱。
张利谈到,他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经营的不是利润,而是风险。他会时时提醒自己记住:1、管住嘴。2、管好章。3、管好家人和股东。
张利谈到,企业家本质上像是战士。没有一劳永逸的战斗,没有一劳永逸的成功。
张利谈到,西方的思维倾向于严谨、逻辑,使用工具,而东方的思维则讲求悟,领悟和体悟。作为一们东方的企业家他希望能将二者有效结合。
……
如果不是整理,我也没有意想到在短短的时间里我竟然记下了这么多的“张利格言”,当然其中还有一小部分在这里未曾列入,它们会在其它的章节中体现。这些格言的出现都是随口倾出的,他并未有意识,他只是按照我们谈到的话题阐释自己的看法,而他的这些看法往往包含着格言式的洞见。
但我想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习惯总结、善于总结的人。如此高频率地在随口的表达中说出“格言”,自然是种深思熟虑的结果。
我想我们还可以看出的是,张利看问题习惯“站在高度”。他不纠缠于一件具体事件的具体解决,小处的谋划,而是愿意“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处完成自己的认和知。
好的企业家应当是一个好的思想家,这话在我看来有着无比的正确性。好的企业家需要有宏观的战略思维,在谋时谋事方面有充满了洞察的先手,并且懂得、深深懂得对自我的克制和对企业的克制;需要善于抓住核心问题,同时善于用最便捷有效的方式加以解决,需要把团队的、团体的群策群力有效地转化为成果,让每个人的才能和长处都得以有效发挥;他也需要懂得并深深懂得人生要义,懂得相马和识人,懂得规律性并适应这个规律性,有效地利用和使用这一规律性。好的企业家要了解时事,政治,政策和可能,要有深厚、广博的经济管理知识,并能时时回答彼得·德鲁克的经典五问: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的顾客是谁?我们的顾客重视什么?我们的成果是什么?我们的计划是什么?好的企业家一定要懂一些心理学,好的企业家也一定会有强烈的责任承担。甚至,好的企业家还应是一个诗人——我的意思是,他需要有灵光闪现的想象力,需要有对常规的突破性,而这在我看来属于“诗人气质”。好的企业家还要有特殊的坚韧,这和目标的确定会紧紧联在一起,它们相互影响也相互成就。因此上,好的企业家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综合才能……无疑,他应是一个好的思想家。
一向,作为卓越企业家和作为卓越思想家的稻盛和夫是张利的精神楷模,他对张利的影响至深,这份影响远不止于经营理念和人生态度,我觉得更重的,是那种成为卓越思想者的“试图”。同样具有思想者气质的马云也曾发出感慨,“我对稻盛先生一直很敬仰……很多事情是我最近一两年才想清楚的,但是稻盛先生多年前就已经想清楚了。”在采访中,张利曾说过,他想在自己从企业退下来之后,专心地写一本书——“在稻盛和夫的《活法》、《干法》、《心法》之后,我补充一本《死法》……”我觉得他并不完全是戏言。他应是认真地想过。至少写一本有自我标识、有自我心得的书,是想过的。
譬如,他存在自己电脑上的这本格言体的《看见本质》。
它,是经验和心得的总结。也是张利思考的骨骼。这里,有张利的“34看”。也许,在之后的时间里,在见福的另一个“十年”,张利的“34看”会获得新的增长,会有第“35看”、“36看”、“98看”甚至第“199看”。
1、看团队
团队就是一伙有着分工协作,有着共同目标,有着统一准则,有着相互互补的人。
团队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企业的发展是基于团队的成长!卓越的企业必须有一个卓越团队来支撑。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团队需要:勇气、奉献、责任、忠诚、关爱、服从。
2、看人才
人是企业一切事情发展的推动者,所以“人在事前”是决策的前提,没有一切都免谈!
能够在能力、态度、学识三者之间平衡的就是人才。
在企业选人比培养更重要。
见福人对人才的选拔在于赛而不是相。
见福要创造一个使人才成长和发挥的环境。
3、看用人
用人之长,天下无人不可不用、用人之短。天下无人可用!
老板要用你能够用的人才。
刘邦能够用韩信、萧何、张良是因为刘邦有本事让他们信服!当有人不信服的时候,刘邦可以干掉他。
如何留人、用人、吸引人、发现人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4、看领导
满足员工的需要是领导力开始的源泉;
满足别人需要的人,成为领导者;
需要别人满足的人,成为追随者。
领导就是
(1)看人家看不到的事;
(2)想人家想不到的事;
(3)听人家听不到的事;
(4)做人家做不到的事。
领导扫除下属执行障碍,下属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
领导就是让别人把事情做了,而且还让人觉得那就是他自己打心眼里想做的。
5、看人性
任何一个健康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只是服务于他自己的目的。
任何一项工作要通过他人做好,都是有条件的
1、人在可以懒的时候,不会不懒;
2、人在勤劳无益时,不会不懒;
6、看管理
管事:建制度、梳流程、定责权、分钱财
理人:影响人、感动人、激励人、帮助人
管理就是让人们开心的拼命工作
管理就是施恩立威
施恩:知遇、再造、提携
立威:应该是悬而不落,一落满地找牙。
惩罚是管理的必要的手段,但却不是管理的目标
管理就是奖罚分明,区分优劣
7、看经营
企业经营,不在于能够做多大,而是注重是否可以做的长久。
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
存长久,是企业的终目标
企业能够持续的关键是——增长
员工的知识增长
员工的技术增长
员工的快乐增长
8、看文化
企业家的梦想就是企业的梦想,企业家愿景就是企业的愿景。
使命的意义在于,给梦想找到合理性的理由,给自己一种定力。
价值观告诉人们道德标准。
制度只解决人们行为规范。
文化是愿景、使命、价值观的整体呈现,是滴水穿石的积累。
文化是要传播和传承的,文化也是要创新的。
文化是烙印在企业流程、制度的标识,是流淌在机制中的血液,是闪烁者生命的灵魂
文化传播的六大途径:
经、庙、戒、仪、事、徒
企业领导工作集中点在建立信仰
文化传播的4大标准
统一价值观、统一愿景
统一利益、统一行为
文化的播种是本小利大,物质的播种是本大利小。
9、看榜样
榜样是旗子、榜样是镜子、榜样是模子
榜样分为:领导榜样、标杆榜样
接班人榜样、竞争者榜样
结论:进步都是最好的榜样!
关键是:(1)谁来树?(2)来树谁?(3)树什么?(4)怎么树?
见福人要知道你的榜样是谁?如何追赶他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10、看商业
交换是人类文明进化的重要标识。
国境线上不是商队的往来就是军队的往来。
等价交换或趋于等价交换是商业进化的标识。
商业的本质是商品加服务使得交换让人开心。
见福人的企业就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公平的、健康的、方便的、开心的商业交易平台。
11、看诚信
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之道。
信者,人言为信,人之道。
诚信,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诚信是契约的核心要素。
诚信:诚是立身之本,信是兴业之本。
诚信是我们生存的职业底线,没有诚信我们将无法生存。
见福人没有诚信我们立马破产!!!
12、看信仰
思想最高的境界是信仰!
从信任到信服到信仰是一个艰难的里程。
信任是让他人信服的核心
满足他人需求有利于信任的培养。
兑现承诺是维持信任的最基本的形式。
信服:听懂了才会信、心顺了才会服。
没有信仰之人必祸害于社会。
我们信仰我们的愿景、我们的使命、我们的价值观。
有了信仰我们就有了方向、就有了精神的力量,使我们见福成为威武之师、胜利之师。
13、看组织
任何一个人不管你是否愿意都生存在一个组织之中。
组织是有原则和纪律的。
组织永远不变的是忠诚。
组织变化最大的是仪式。
进入组织越艰难,忠诚度越高。
打造卓越组织的关键在于不断影响、给予思想。
见福就是一帮有着共同愿景、使命、价值观的团队企业组织。
14、看梦想
人生因梦想而伟大,坚持梦想,实现梦想。
生命因梦想而精彩,追逐梦想,捍卫梦想。
见福人永远心怀伟大的梦想:
遇见幸福、把爱传递、
创造价值、升华自我、
成就他人、改变世界。
15、看创新
生命在于运动,企业在于创新。
创新会有成本的、会犯错误的,但不创新企业就会进入衰退期啦!就濒临死亡。
见福人勇于创新,担当责任,允许犯错!但要记住创新不是赌博,不是孤注一掷。
创新从小做起,从流程到制度,从营销到服务,从商品到运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16、看变革
人们不反对变革,但害怕变革影响了自己的既得利益。
变革的核心是组织的变革,是角色的变革,是习惯的变革,是原来“理所当然”的变革。
变革是痛苦的,无论是蜕变还是突变,但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见福人随时拥抱变革,迎接变革,接受变革。
17、看业绩
企业和个人一样没有业绩一切都是浮云!
业绩就是要用数据去讲话。
业绩是努力的结果,是能力的证明,是忠诚的体现,是自我的展示。
业绩的背后是团队、是心态、是文化。
市场、社会、资本都会通过业绩给企业、个人一个溢价估值,别急,他们不会找不到你的。
18、看悟性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就是悟性。
改变我们常用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逆向思维、灵感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悟性。
悟性和文化程度没有必然关系,和心智模式、情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9、看竞争
竞争的本质就是争夺有限资源,使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并区分优劣。
竞争是生物进化的本源。
没有竞争企业就没有发展。
竞争存在于同业、同类、异业、异类。
最恶劣的竞争环境就是遇到强盗,他们要你的钱、要你的性、要你的资源,如果这些都不要就是要你的命!!!
20、看学习
学习是我们成长的唯一途径,学习才是我们核心的竞争力。
学管理、学服务、学领导、学营销----
学习才会使企业不断创新、进步和发展。
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要使组织变成一个学习型的团队。
学习不在于吸收而在于释放,不在于学多少而在于用多少,不在于一个人用而在于将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企业推广普及的程度。
见福人奉行学无止境,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
21、看营销
营销就是造势、布局、设计的过程。
营销就是屌丝追女神的谋略。
营销就要会讲故事。
营销就是要让消费者感觉占到便宜,而不是买到便宜货。
无论4P、4C、4R、4I、都是让用户知道你、想到你、看到你、得到你!并且让用户有趣的参与和你一起玩,直至喜欢你。
当你的优势失去的时候所有的用户都会离开你。
见福人要保持优势就要不断的学习、创新、变革、挖掘用户需求、刺激用户需求、满足用户需求。
22、看价值
物的价值是由稀缺、感觉和实用决定的。
人价值是能够满足其他人需求的能力决定的。
企业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满足员工、用户、股东、社会的需求。
价值是可以交换的,没有价值就只能被摒弃。
见福的价值不断超越用户需求,用有限的空间为用户提供无限的幸福,推动便利店行业发展,为伙伴搭建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
23、看品牌
要做百年企业必有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品牌的传播是“品”叫口碑,品牌的核心是“牌”叫底牌。
好的品牌必有品牌故事。
企业通过产品、服务等企业活动(公益、营销、宣传、事件)展示品牌。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是用户对企业的感知、联想、认可、美誉的复合认知模式。
见福人实行品牌战略,永远不做伤害品牌的行为。
24、看资产
资产分为有形和无形。
有形的资产易衡量,无形的资产难复制。
见福的核心资产有三:品牌、团队、用户。
资产是由时间、空间、资本三维构成。
发展、成长、创新是使资产增长的最好办法。
对于我们的核心资产我们坚守我们的商业底线:诚信、感恩、与人为善。
25、看耐力
企业活的久才是硬道理。
企业之间的竞赛是时间和空间维度的竞赛。
长的快的高等物种(无论动物或植物)一般都短命,企业发展的太快一定缺钙!
我们不可能短时间内聚集财富、因为我们需要培养市场。
我们不可能短时间内扩大团队,因为我们需要培养员工。
见福人坚信:“适者生存、剩者为王”
26、看服务
服务就是为用户做事并使用户有美好体验的活动。
服务好坏是相,敬畏是心,没有对用户怀着一颗敬畏、感恩、虔诚、谦卑的心,服务是没有生命的。
用户决定企业的存亡,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通过我们的服务感动用户、感化员工。
见福人承诺服务永无止境。
27、看沟通
管理工作的80%就是沟通。
沟是动词,通是形容词,我们工作中往往是沟而不通。
沟通的要素是聆听、换位、理解、坦诚。
沟通的目的是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良好有效的沟通可以使组织高效运转,否则组织将低将我抱怨。
见福人相信沟通创造奇迹。
28、看企业
企业是由这样一些利益集团: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等,他们为了各自自身的利益而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经济组织。
企业最后的结果是破产!!!
老板的工作就是延迟破产的那个人,因为企业破产了员工可以跳槽,老板准备跳楼。
企业只有发展才能够有生命。
企业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件事,那就是基于人的成长,达成企业整体目标。
29、看问题
任何企业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正因为有问题才有我们存在的价值,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千万不要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1、公司的问题:就是你改善的机会;
2、客户的问题:就是你提供服务的机会;
3、自己的问题:就是你成长的机会;
4、同事的问题:就是你提供支持建立合作的机会;
5、领导的问题:就是你积极解决获得信任的机会;
6、竟争对手的问题:就是你变强的机会.
30、看利益
企业是由利益群体组成的。
消费者:性价比最大化
劳动者:工资收入最大化
投资者:投资收益最大化
经营者:企业成长最大化
这就形成了“分取价值”和“留存价值”,这都是人性所决定的。
31、看绩效
绩就是业绩,体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包括两部分:目标管理和职责要求。
(1)实现目标或者超额完成目标可能给予奖励。
(2)职责要求就是对员工日常工作的要求,这个要求的体现形式就是工资。
效就是效率、态度、行为、方式。效是一种行为,体现的是企业的管理成熟度目标。效又包括纪律和品行两方面,纪律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等,纪律严明的员工可以得到荣誉和肯定,比如表彰、发奖状/奖杯等;品行指个人的行为,“小用看业绩,大用看品行”,只有业绩突出且品行优秀的人员才能够得到晋升和重用。
绩效,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组织绩效实现应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是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如果组织的绩效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被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以及每一个人的时候,只要每一个人达成了组织的要求,组织的绩效就实现了。
企业考核什么就收获什么,用什么方法考核,员工就会用什么方法对待。
32、看目标
目标有SMART原则的
目标是用来管理的,不是写在墙上看的。
目标管理就是告诉人们:1、要做什么。2、判断他们做的如何3、 依据结果和目标给予奖励或处罚。
不是方法决定目标,而是目标确定方法。
见福人有着明确的目标和管理目标的能力。
33、看体系
企业要有八大体系:
全面预算与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客户关系管理
流程优化与制度建设体系
员工成长体系
决策与风控体系
企划营销体系
创新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34、看战略
战略为“战争谋略”,是击败现有及潜在竞争者的计划。
战略具有预见性、全局性、主动性、方向性、对抗性、谋略性。
是站在未来看现在,好的战略让企业看到清晰的未来。
战略必须包含文化、定位、价值、竞争、业务五个方面的支撑。
战略的实现必须依靠:商业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机制、企业文化。
难能可贵的总结。它以企业和企业管理理念为核心,涉及并延展到人生的、人性的、社会的、生活的诸多层面,有宏观有大势,有体系有战略,有局部有支点,丰厚而丰富。这部分的总结或来源于读书,但它杂合了自我的思考和经验;或来源于思考,但它又是经验、教训和实践的综合体;或来源于具体事物,但它从具体的表象中涉及了本质。它出发于实践和实际,在点点的总结之中,终把自我的企业管理变成了一门有综合性、启示性的“管理艺术”。
《看见本质》第一节谈的是“看团队”,张利重视企业的团队建设,这里有他最初银城啤酒厂时的受挫感悟,“合伙人”时期的巨大教训,也有他在太格尔公司和后来的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成功经验的累积。正是经验和教训的双重累积让他更为真切地意识到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建筑起的团队却可以无限地接近于完美。此时,他已深切体会了韦尔奇所说的,“商业不是依靠‘你’的一已之力,而是依靠‘你们’的群策群力,你要尽最大努力去征求他人的建议和想法,获取他人的帮助”的内在含义,而用更为简洁、直接的方式说出了它。
它让我想起美国南北战争时的一个故事。故事说,与后来的总统林肯他们对峙的有一位李将军,他在与林肯手下诸多将领的交手中少有败绩。在李将军手下,有一位很不听话的将领,他时常不按照命令行事,有时还会迫使李将军改变自己预定的计划,随着他的变化而调整。李将军屡次都忍受了,但终于有一天他再也忍无可忍,于是在指挥部里大发雷霆。这时,一位同样气愤不已的幕僚走上前:李将军,他一贯如此,那您,为什么还不把他革职?李将军愣了一下,他一幅相当愕然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喃喃地说,“这是多么荒唐的问题!把他撤了,谁还能打胜仗?”——不管是谁,如果他在作用一个人时只想避免短处,那他所领导的团队一定是平庸的。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之所好。他要懂得识人之长以及用人之长,充分地、有效地发挥这个长,他的团队才可能完美和接近完美。
他强调“人在事前”,所以他刻意强调,“人是企业一切事情发展的推动者”——在“看人才”一节,张利把人的价值看得很重,当然,他对所谓人才有着属于自己的定义:能够在能力、态度、学识三者之间平衡的。之所以如此定义,我相信这也是张利经历诸多经验、教训与实践得来的结果,是经历了检验之后的真知。他一定遇到过能力长而短学识的人,也一定遇到过学识长而缺态度的人,我甚至猜测在草创时期求贤若渴的张利一定也努力给有着这样那样短板的人才以宽容和特殊的礼遇,然而……我没问过张利在这方面的实例,他会坚持自己“不在人后说人”的原则而回避的,我不会从他嘴里得到答案,但从这句他对人才的定义来看,事例会有而且一定会有。故而,“见福人对人才的选拔在于赛而不是相”就更具针对性:你行,你可以行,那,你就要从见福的竞争比赛中胜出,高于其他人,那,见福所创造的“使人才成长和发挥的环境”就将为你所用。用赛的方式——不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不,在见福不存在这样的机会,所有的机会都只能从工作中争取,从工作的比较中争取,从你完成的业绩中争取。
看人性。在这里,张利立足的是一个“较低点”,很是西方化的认知方式:人的行为均以利已为始,为源动力(1;是源动力而非原动力;2、如果是东方化的,则会先确立高标:君子如何如何……)。所以,他的下句话就更为发人深省:任何一项工作要通过他人做好,都是有条件的。做企业,做管理者,诸多工作都是要通过他人来做好,自己的团队,自己的员工,甚至要通过供应商、加盟商以及顾客来完成,那,就必须要考虑对“有条件”的满足,并努力将这种满足变成动力,促进工作的完成。他注意到满足条件。这,其实也是对自己做事的一个“事先提醒”:当我需要他或他们为我的工作有所付出的时候,我能够给予他们的是什么,能不能让他或他们满足。从利已到利他,张利曾有一个有趣的比喻:他认为,这等于是两个人或几个人在桌子前吃饭。每个人都想自己先吃饱,先吃好,所以用勺子喂给自己,这里时常有浪费,那几天下来其结果可能是大家都再没饭吃。而利他,是用勺子把饭喂到对方的嘴里……它或许能增强你的利他的快感;同时也克制了你不管不顾的浪费。新米也许在不久后会到来,对面的两个人或多个人可以从容而舒坦地活下去。
人在可以懒的时候,不会不懒;人在勤劳无益的时候,不会不懒——这又是源自于生活的洞见,是观察和总结共同得出的结果。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想张利会想方设法建立起一套让人不能懒的规章,让懒变得不可以;我想张利也会想方设法做好他的奖惩机制,绝不允许在自己的公司里“勤劳无益”,这样的设计漏洞、用人机制是不能出现的。
我们可以看到,张利的“看人性”有着明确的、企业管理者的角度,立足于较低点,立足于人们时常隐秘、却又时常作用的常理常情,正视它、认知它并尊重这一合理性,然后才是利用它、管理它……是的,张利在这里没有对那种“圣徒”的考量,在他们身上利他会成为自己的内在需要,是基础动力,譬如说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特蕾莎修女;在马斯洛人的基本需求理论中,由低至高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其中由社交需求始,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有着清晰的“利他性”……但我却极为理解和赞同张利对人性的基本判断,正如“组织的好坏不是由天才来验证”的道理一样,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基准也不能是由“圣徒”和“君子”来验证的。
“商业的本质是商品加服务使得交换让人开心”——恰好我的手上有杰克·韦尔奇的《商业的本质》这本书,我试图在杰克·韦尔奇的书中找到这句话的原始出处:很遗憾也很欣慰,我没能找到。我看过杰克·韦尔奇的“商业篇”、“团队篇”和“职业管理篇”——杰克把复杂的企业管理浓缩成扎实、精练的管理框架,涵盖着管理的方方面面,却,没有这样的一句话。
“商业的本质是商品加服务使得交换让人开心”,我再次回味这句话,思考这句话,越来越觉得它确实道出了“商业的本质”,当然是理想化的。在这里,张利加重了服务,恰是服务会促进“交换的开心”,并使这次开心的交换能让消费者记住。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张利应也是这样做的。在“看创新”一节,张利说自己的企业“允许犯错”,他使用的是叹号。接下来他补充的一句话是“创新不是赌博,不是孤注一掷”——说得太好了。允许犯错,说明他对创新的鼓励是真诚的,是期待的,而不会把它做成一句悬挂在墙上、像纸片一样薄的标语口号,并不准备认真实施。创新不是赌博,则表现了他理性、审慎的一面,他也不会在“不断创新”的旗号下轻易地让企业孤注一掷,进入歧途。
从管理理念、规程设置、认知方式来看,张利受西方现代管理模式的影响是较重的,他在采访中也不讳言这一点——当然在我们东方企业的管理体系也是很不完备的,甚至没能形成体系的存在,而连锁便利店的企业业态也注定他需要向西方已有的成熟经验学习。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已成熟的管理经验学习,这是连锁便利店经营的一条必由之路。然而,在他的“34看”中,有专门的一节“看悟性”: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就是悟性;改变我们常用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逆向思维、灵感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悟性;悟性和文化程度没有必然关系,和心智模式、情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悟,悟性,它是东方化的,是模糊哲学,是工具理性探究的某个盲点所在。张利愿意从西方“拿来”但同时又注意到东方思维中的合理性、有效性和丰富性,他愿意将二者整合,融合,共同地为自己的企业发展服务。
张利说,张利说……
如果我们试图继续阐释张利的“34看”,它将会几乎无限地延绵下去,它需要建立一门专门的“格言阐释学”。我希望我的阅读者重新返回,返回到张利《看见本质》的34看之中,品味,思考,琢磨……它,会让你受益。它会让每个读到它并认真地体会过它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