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在线

News Center

栏目分类COLUMN CATEGORY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在线《十年,见福》

请你看本书《十年,见福》(4)

发布时间:2017-09-27 09:01:21[返回列表]

见福之始

3,第一家店

第一家见福……在第一家见福开业之前,张利的太格尔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做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这家商贸公司主要做各类品牌代理经销,主要代理雪津、红牛、百事、统一、娃哈哈等知名品牌。当时,张利的太格尔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在厦门食品代理行业的影响力、美誉度都名列前茅,在竞争日渐激烈甚至险恶的食品代理行业立稳了脚跟,成长为根深叶茂的树,公司年收益在110万元、170万元至200万元之间保持,此时的公司已经完全脱离了草创时期的样子。它轨道平稳。即使他张利不再像之前那么辛苦,收益也会在,也会源源不断,不过是略略起伏——良好的信誉度已经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良好的经销方式都已深入到员工的心里,成为了基本自觉,这,当然让张利感觉欣慰,让他的妻子于兴军感觉欣慰。然而张利并不满足。他不是一个肯满足于有个不错的收益、过得了基本日常的人,他不是一个肯满足于生活平稳、生意平稳的人,他,相对于赚钱和赚不少的钱,更看重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似乎更愿意投身于开创性中去,投身于某种的“未知”,并从中发现和拓展更大的可能。

我有个梦想。

是的,张利有个梦想,作为企业家,他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有所创建,而这份创建能够延伸至他甚至看不到的未来。他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持续不断、不懈怠地做“和自己的目标相关”而自己尚未做过的事——他渴望尝试。他渴望,是因为他有个梦想。

而品牌产品的代理经销,难以满足他的梦想。经过几年的时间,他在厦门几乎已经做到了某种的“极致”,尊重有了,声誉有了,财富有了,但梦想的满足感却未能完成。品牌产品的代理经销是个“受限的曲颈瓶”,张利感觉,自己的部分才智和能力无法更有效地发挥。他是目标感很强的一个人,同时也是一个愿意不断去尝试“新一种方式”的一个人。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企业家,而不是商人。

2014年1月,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张利坦言,自己离开品牌代理行业而创建“见福”便利连锁店是因为自己不想一直做“保姆式代理商”——真不是钱的问题,不是。他不想一直做的原因还有,经销商的伸缩、发展空间太小了,而且有越来越小的趋势,虽然在收益上依然是很不错的。如果仅是出于赚钱的考虑,他完全可以继续做他已经顺风顺水的品牌代理,而不必重新涉险,进入到零售的领域。在那则报道中,记者谈到张利的“时来运转”:“让张利时来运转的一年是在2003年,当时的雪津啤酒厂进行‘国退民进’改革,将其原始股出让给民众购买,张利没有犹豫,而是把他几年来赚得的100万元全部购买了没有人要的雪津啤酒厂股票。3年后,雪津啤酒厂被************大啤酒公司——比利时英博啤酒公司以49倍溢价所收购,张利也因此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光交个人所得税就交了一千多万元。’”

把股票收益看作是张利的第一桶金似乎并不十分准确,但那是他的第一笔“巨额收益”却是真的,那笔收益让他轻易地跨入到相对的富裕者行列,再不用像之前那样发愁明日的货款、明日的早餐也是真的。也恰是这笔骤然丰厚起来的财富,让他再次考虑自己肋骨边上的翅膀——这么多年,他在受挫和不断的受挫中,几乎忽略了它的存在,现在,生长羽毛的地方又开始发痒。

那时,要做点什么他是知道的,但要做什么,他还不知道,至少是并不清晰。要做点什么的念头开始在张利的心中发芽,生长,顶出了叶子和茎干,但他有意忽略它的存在,在自己的员工面前,在自己的妻子面前——他不想让它过早地显露出来,因为,要做什么他还不够清晰,因为,在经历如此多的艰辛和困苦之后,他也不想让一直与自己风雨同舟的妻子于兴军早早地开始担心——虽然他知道,只要他做出了决定,她一定会是支持他的,她不会有半点儿的保留。

机缘到了。机缘当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这一年,雪津啤酒厂奖励优秀的经销商,作为年销售一直在前四名的张利自然在列。雪津啤酒厂的奖励是:去美国一周,同时安排观看NBA比赛。与一般的游客一样,张利踏入美国自是有看不完的风景,看不完的新奇,看不完的人和物,然而与一般游客不一样的是,他有自己独特的敏感,而这一敏感,是与他心底“要做什么”的念头紧紧相连的。他,发现了便利店。

在机场他就注意到便利店的存在,在路口,在所住酒店的一侧。他发现,他试图了解,他感觉自己的心被触动了,有了层层叠叠的波澜。他,被便利店的业态所吸引:这,也许是我要的,是我要做的。我一直在想但未能想得清楚的,我要做的未来企业,也许是它。

在确定“也许是它”之后,张利并没有急于,而是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观察,体验,了解。他看顾客,看收银,看货架,看物品,看一切能看到的想看到的,偶尔,也向人询问……同行的经销商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在美国的衣、食、住、行,谈论着之前所未见到的未想到的,谈论着球星和球场,偶尔有人会叫一下张利:“你干吗呢?看什么?别这么心事忡忡的样子,出来了还不开心!走,跟我们逛街去!”他们,没人注意到张利内心生出的胚芽。回到家中,张利和自己的妻子谈及自己的想法,“我觉得美国的便利店不错。下一步,我们也可以做。”在说过我们也可以做之后张利依然没有急于,他只是在搜集相关的资料,书籍,不断地了解,大部分的心思还是放在品牌代理经销上。第二年,张利的太格尔商贸依然是雪津啤酒销售的前四名,他也依然受到了啤酒厂的奖励,这次的奖励是去新、马、泰……返回来的张利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我决定了,我们做便利店,我觉得它是极有前景的!这一次新马泰,我去了好多家便利店,他们的经营样式是这样的……

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行动,当然张利依然并不急于。他还要做更深一步的了解,这时,他已经不再是1996年刚刚从银城啤酒厂下海时、拥有近200斤体重的张利了,时间让他有了更多的成熟和谨慎。

见福的诞生——在太格尔商贸发展有限公司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公司欲寻求更高的突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便利店业态在中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对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动态与发展前景的分析,以及对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便利店市场的发展趋势、便利店选址、便利店营销等内容的深入了解,我公司开始了国内外优秀便利店的实地考察行动,先后派人到日本、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调研,后经公司慎重决议,决定成立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开始介入便利店事业。

这是录在“见福品牌故事”中的文字,它用极为平和的方式陈述了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的诞生过程。在这段简洁明了的文字中,你看不到波和澜,读不到辛与苦,它有意忽略连接字词与故事间的“末梢神经”。是的,在一般性的说明文字中,它必须如此,一定如此,然而在我的这篇文字中需要的却是:把被其它文字忽略的部分,有血肉的部分展示出来,连接起语言和故事之间的末梢神经,并让已经流走的旧时光重新复活。

让已经流走的旧时光重新复活,让那些存在记忆里的旧事重新复活——我们再次使用时光机器,把回拔的时针调至2006年8月,“见福元年”,那个属于厦门的夏天,见福梅阳花园店即将开业的日子。这是一家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的门店,它的后面是被称为“梅阳花园”的小区,对面是职专,客流量较大。这家店面原是一个批发商的店面,因为房租涨价而弃租,张利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他决定:把这家门店租下来!我们要转向连锁便利店的经营,这是个机会。

这是见福的第一家。

张利和他的团队,进入到一个新的行业中,这,是一个新起点。

新的起步总是异常艰难。

曾担任过见福第一家店的店长,现在是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采购总监、工会主席的余璨汝至今还记得,在张利决定租下那家门店开连锁便利店时,在公司开会的情景。她历历在目。她记得张利说出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决定时的声调和表情,而这声调和表情也深深地感染了她。在采访中她承认,自己一直是“最有上进心的那一个”,无论是在做业务的时候,做店长的时候还是现在的采购总监,在她的心里,布满了“上进”的种子,只需要一点点的水、光和雨露。

那年她大约二十二岁。

在会上,她压抑起自己的心潮澎湃,使用着一副老成持重的面容,并没有多说什么,然而在她的心里有一头不停跃起的鹿,她几乎控不住它。散会之后,她试图寻个机会,找个借口能和老板张利谈谈,可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就是这样的机会来了,她心里的鹿又使她变得慌乱,她当然不能“带着她的鹿”去和张利谈这件事,不能,她觉得那样很可能会事倍功半,说不定还会事与愿违。就这样,她等着,盼着,望着,鼓起勇气然后又退回。是的,她同时也在躲闪着,绕过着……直到,她离开公司,所有的人都离开了公司。

在经历一阵又一阵的辗转反侧之后,余璨汝给张利发去了短信。她说,我想试一试。我觉得我能行,我希望这次的机会给我。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老板,我想冲一下,请你相信我。

她说,我想当这第一家店的店长。

余璨汝如愿以偿。时至今日,她也不清楚在董事长张利最初的计划里她是不是第一人选,她这个店长的“官”是不是自己要到的,反正,张利答应了下来:你愿意做,那就是你的。你来做吧!

听到张利的宣布,余璨汝甚至有种晕眩感,在最初的时刻她都怀疑这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我就想闯闯。我当时什么也不怕,就怕没有机会。”

在经历最初甚至有些巨大的兴奋和甜蜜之后,她必须要面对有些太过骨感的现实:店是租下来了,可里面空空荡荡,除了灰尘和不知名的杂物一点儿也不剩的四壁。当她走进这家有着淡淡的潮味儿和霉味儿的门店里时,她的心也忽然有些空荡:货架在哪?

不只是货架在哪儿,货又在哪儿?水在哪儿,电在哪儿,门店的招牌在哪儿,员工在哪儿,收银台在哪儿,顾客,又在哪儿?这样的一切全无的场面或多或少动摇了她本是满满的信心。她发现,在做销售时的经验,在公司里积累的那些经验,在这里,面对空荡荡的四壁,它们的用处显得少得可怜。连锁便利店,这是一个完全全新的内容,她需要重新积累。

先解决货架的问题吧。她联系了送货架的人,定了期限,这是她第一个需要按下的葫芦。电,电的问题,解决好,水的问题又出现了:下水道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堵住了,走到店门口就会闻到一股说不上来的味道——这当然不行,尤其对一家以经营食品、杂货为主的便利店来说不行。等这些解决好,更重要的问题又来了:货在哪儿?从哪里进?如何能保证质量和安全?

余璨汝想到求助。她想到自己在做销售的时候,认识一些批发商朋友,其中阿江批发的老板娘阿燕与她关系最好,她,或许能够帮助到自己。电话打过去,阿燕答应得很是爽快,她把与自己有往来的、认识的供应商密密麻麻地写了三页纸给余璨汝:全在这上面了,你联系联系看看吧!

电话一个一个打过去。“您好,我是见福便利店的余璨汝,哦,我们公司你没听说过,是,我这里是公司的第一家店,我是店长。我是从阿江批发的阿燕那里得到的您的电话,我们想……”“您好,我是厦门见福便利店的余璨汝,我们是连锁便利店。您问我们……现在暂时是一家,不过我们马上有另一家开业,我们是想……”

供应商的货品清单到了,这又是另一层的难题:每个供应商的清单最少的也有十几页,每一项,都得手工录入,还要保证不出错误;有的供应商供给的货物,可能全部都是饼干的,哪一种更有市场?哪一种的性价比会更高?她不知道,一点儿也不知道。不只是她不知道,董事长张利也不知道,总经理于兴军也不知道,公司里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没有一个人能给她以有效的指导,她只能自己去思去想,去询问去摸索。

余璨汝说,最初的一个星期,她天天都在整理供应商提供的货品清单,实在太累的时候就请同事李红帮一下忙。“而前三四个晚上,我几乎一点儿都没睡,也不是没有困意,其实困得很难受,但录不完,被它堵着,我就睡不着。即使一时睡着了,梦里晃动的也是各种各样的货品名称和数字,它们就像一张网一样。”

即使晚上不睡,第二天早晨的七点半也必须到公司,那时,她还会表现一副生龙活虎的样子:因为那时,张利总是准时地出现,她不愿意让老板看出自己的疲惫来,她不愿意让老板觉得自己抢到了职位其实并不胜任。清单整理好了,进什么货,怎么进货?这是新起来的葫芦,她必须用自己的办法将它们压下去。怎么压?她想出的办法是:用最真诚、最直率也最肯切的语调向供应商们发出请求,请他们帮助:我需要你们的建议,你们比我更懂,这家店的生存和成长,需要你们扶一把。让我进什么货,先由你来定!

有了货,如何摆放又成为了问题——对于零售店来说,货品的摆放绝对是门学问,绝对是个大问题,它会直接影响到销售额,影响到进店顾客的感观和对商店的评价,甚至会影响到他能不能再回头。余璨汝知道,这件事,马虎不得。可她缺乏经验。

怎么办?

她再次想到了求助。她有自己的求助热线,每一条热线都是她在做销售业务时积累下的,它们有用。这一次,她想到的是一位做食杂店的大姐。求助热线打过去,那位大姐真的来了。

“这样摆不行,你看,你在我店里看过,它不能摆在下边,摆上去!”

“这个也不行。重新来。”

“它们换一下,哎,你真是外行,这个可不能摆在这里,换。”

“把它们挪走。放在最里边。大家都这么摆,顾客早习惯了,你摆得太靠外,他反而注意不到。”

“不行不行,这可不行……”

那一日,她和两个店员在大姐的指挥下,一直摆货摆到凌晨三点。“大姐,真是太感谢你啦。”余璨汝紧紧抓住大姐的手,使劲地摇了几摇。

第二天,第三天,另一位做过食杂店的朋友来到店里。“货,你怎么这么摆呢?饮料在这里,谁能注意到?矿泉水为什么不摆在最明显的地方?谁叫你这样摆的?”余璨汝向他说出那个大姐的名字。“哎,她真是不懂。这样,你听我的,重新摆一遍!”

“这样摆不行,它不能摆在下边,摆上去!”

“这个也不行。重新来。”

“它们换一下,哎,你真是外行,这个可不能摆在这里,换。”

“把它们挪走。放在最里边。大家都这么摆,顾客早习惯了,你摆得太靠外,他反而注意不到。”

“不行不行,这可不行……”

又是一个凌晨三四点,这次,那位好心的朋友给完意见就离开了,可他的建议执行的没有半点儿折扣,余璨汝不敢有所折扣。

第四天。又一位朋友进到店里。

“这样摆不行,它不能摆在下边,摆上去!”

“这个也不行。重新来。”

“它们换一下,哎,你真是外行,这个可不能摆在这里,换。”

“把它们挪走。放在最里边。大家都这么摆,顾客早习惯了,你摆得太靠外,他反而注意不到。”

“不行不行,这可不行……”

余璨汝说,他们当然都是好心,可把我们折腾得啊。那时,我又什么都不懂,也不敢自己做主,而那些愿意到店里对她进行指导的朋友,“个个都觉得自己是权威,你不听他的也不行。”余璨汝说,自己当店长的第一感觉,就是累。“如果用一个字,累。如果用两个字,那就是:真累。我这个小店长当得真是艰辛。”

累,真累。这是余璨汝最为真切的感受:在最初的第一个月,她时常五点多起床,七点半准时到店里,然后就是忙碌的一天,一天里,她得盯着货架上的货,看什么缺了什么好卖,马上联系供应商送货;看哪些商品总是滞销,来往的顾客看都不看,她就要记下来,准备调换。她得盯着来往顾客,用笑脸迎接,适时地推销,安排收银,在最初的那些日子,店里每进一个顾客她都会紧张一下,她紧张自己能不能处理得恰当,紧张自己的店里有没有他或她需要的货,紧张自己的定价是否能被接受(最初的时候,一件商品从供应商那里5元拿到,它应卖5.1、5.2还是5.8、6.1?余璨汝和她的员工们一片茫然),紧张这位进到店里的顾客,买还是不买,满意还是不满意,买多还是买少?如此忙忙碌碌着就是整整一天。到了晚上,那时,见福还不是24小时店,最初的时候根本照顾不过来,没那样的经验也没那样的能力——到了晚上,余璨汝还要到仓库里去整理和清点货品,一箱箱一件件,不能错,错了还得重新再来……每次下班回家,都是大半夜或者已经凌晨,而回到家里她的“工作”依然还没有完,依然还得整理,计算,做明天的安排……明天,她又得早早起床,用最快的速度整理好自己和房间,赶往梅阳花园的见福店。日复一日。在经历了第一个月的茫然和混乱之后,后面的情况会好一些。但,这种日复一日还在,必须在,她可不敢有半点儿的松懈。

体力之累也是她要承受的,瘦弱的她每天要像一个男人甚至像一个体格健壮的男人那样来来回回搬运、清点和整理货物,甚至有些时候还要为打电话要求送货的顾客把商品送到家里去。在店里,她的力气似乎还有,还够,可一准备往家走她的双腿就如同灌进了铅一样沉重,同时到来的还有种肿涨的感觉。一回到家,她就想把自己扔在某个角落,随便哪个角落都行,只要不再移动、不再消耗力气就行。她还真是这样做的,一进屋里,她会把自己先丢在沙发上或者某个可倚可靠的地方,瘫下来歇息一会儿,等身体里重新聚集了一点点的力气再做移动。她说,她累得时常吃不下饭,感觉自己连咀嚼的力气都没有了。

累,真累,让余璨汝感觉疲累的还有她的心,因为这家刚刚营业的便利店,她的心里得多装太多的东西了。那么多的供应商,她得记,尽可能记下他们,因为随时可以用得到;3000余种货品,每一种她都得记,她得让自己看得见、看得出哪一种货少了得马上铺货,哪些货品顾客喜欢而哪些则不;作为店长,她要和自己的员工们打交道尽可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尽可能让他们在劳累中少些烦忧和怨言,而这,原不是她所擅长的;作为店长,她也要和每一位顾客打交道,包括挑剔的顾客、苛刻的顾客,一旦有小的争执,她这个店长就要站出来处理,原本,这也不是她所擅长的。她还要盯住每日的营业额,盯住几天来的起或伏……她还有一个在厦门上学的妹妹。每月,200元的生活费她是要给的,每月,和妹妹聊下天吃个饭也是她要做的。她,还时时在“盯着”店里的消耗:水,电,纸张等等。每月8000余元的店面月租也是她时时会提醒自己的,无论多累,她也不敢懈怠。

累,应当是当时见福每一个员工的共同感受,包括张利自己。对于第一家店,第二家店,他的心里也是没底——到底会怎样,我们能不能做好?怎样才能做好?这些都是未知,他甚至有了刚刚下海时的那种忐忑。然而他不能把这份忐忑传递给自己的员工,他也不想“越俎代庖”给余璨汝造成错觉……早晨到店门口看一看便成为他每天的“例行”,而他,也曾为这第一家店当过司机,当过销售员和业务员,甚至擦过玻璃。

作为员工,现在是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的洪亚义也谈到那时的忙和累,当时,他还在太格尔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做物流,做业务——“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在我们见福,或者之前的品牌代理,做事就是大家的事,就一起做,都能合在一起,可不像别的地方,份内份外分得那么清楚。”

是的,我发现了,我当然发现了,这也是让我在对“见福”的采访中感触良多的一点,这种完全能够出于自觉自愿地相互帮助、相互补台、联合做事、共促成功的“文化”真不多见,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国度。在杰克·韦尔奇《商业的本质》一书中曾有这样追问:协同力究竟要协同什么?他给出的答案是:让使命、行动和结果协同起来。无疑,在某种意味上讲,见福的团队就是那种可以让使命、行动和结果协同起来,完成良好运转的一种范例。

作为写作者,在我的观察和审视中多见的是人性的“那一部分”,是理查德·道金斯所反复强调的“自私的基因”和它在日常中的导致,是,漫画中那条行驶的大船上众人的所做和所为。我的写作,时常是试图对船上的众人提出警告:不行,不能,别这样,别睡了,你们应当能够看得到后果……当然我承认我的警告时常是全然无效的,没有人真正愿意聆听。他们在静等“大事”的最后发生,部分“聪明者”早早地做好了弃船的准备,虽然他们同样可怜,虽然他们未必在弃船而去的过程中获得想要的结果……而在“见福”,在对见福人的采访中,我却看到了另一种文化的存在和浸印,我看到了“休戚与共”的样态和可能。——在这一节它属于“题外话”,是埋伏下的引子,我将在后面的章节中重新将这个话题拎出来,作为问题,我将提给见福的董事长也是见福文化的建筑者张利:你经历过炎凉,经历过一艘大船在不知不觉中蛀空的伤痛,也深入阅读过《自私的基因》,那,你是如何在你的企业中建立自觉自愿地相互帮助、相互补台、联合做事、共促成功的“文化”的?你为何相信它能建成,并且真的将它建成?你依靠的方法方式,是什么?

——让我们暂时放下这个话题,先听听洪亚义的所说。

他说,当时,当第一家店第二家店开起来的时候,他一边继续着自己的代理经销业务,一边充当店里的基层员工:上货,送货,拉货,向进店的顾客、周围的小区发名片,帮助收银,看门口……八月的厦门烈日炎炎,街道上仿佛铺着一层不断跳跃的火焰,而身上却又觉得粘,潮,那么重的水气。就是站在门口,一动不动,也会是一身汗一身汗地涌出,何况,还要……“这都不算什么。”洪亚义说,他不怕累,在物流工作的时候也一样累甚至更累,但不像那时那么忙,让他略感难受的是,为了打开市场,让周围的人们了解见福,他们要去周围小区、门市、饭店等地发放见福名片——“开门被骂,不接我们的名片直接丢在我脚下的情况,都有。那种眼神,唉......”

他还提到,中秋,春节,是经营食杂物品的便利店最忙的日子,在那样的日子里他们根本站不住脚,一忙就可能是深夜。而张利记得的是,他的儿子张博宇假日来店里帮工,为打电话来的客人往家中送酒:15箱。没有电梯。一箱箱,都得张博宇自己扛上去——那年,他还是高中的学生。已经懂得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分担。

……对于当时的余璨汝来说,开起见福第一家店的2006年无疑是她“最感疲累的一年”,也是她孤单感最重的一年,当然,也是她学到知识最多、把自己训练成“全能型小老板”卓有成效的一年。事实上,也是她“哭得最多的一年”,她说,自从她接手见福的这家店担任店长,“基本上每天都会哭一次。”

她甚至觉得,老板张利也不能理解她,“我都那么累那么辛苦了,我都那么全部身心地投入了,可一犯点错他就训我,没头没脸地。我心里是那个委屈啊,这是图什么来着!”——

一个早晨。五点。五点十五。五点四十。闹钟已经响过,可外面哔哔吧吧响着的风雨声盖过了闹钟的声响,而且她实在太累了,她,睡得很沉。六点,六点十分,六点二十。又一遍的闹钟响起,又一遍的闹钟响起,她依旧昏昏沉沉,耳边的闹钟声响仿佛离得很远很远。雨滴的哔哔吧吧有另一种节奏,它吞掉了闹钟声响的尖锐感和突然感。余璨汝是被窗外汽车的鸣笛惊醒的,醒来的余璨汝才发现,时间已过,钟表的指针指向的是六点四十。

路上,她安慰自己,这样的雨天,晚一会儿没关系,顾客不会有,没有人来,我没错过什么;路上,她让自己猜测:今天,老板不会来这么早吧,下着雨,他也许就不来了吧……

可偏偏,她最最不想见到的张利就在门口。

她不得不硬起头皮,走过去。

“可恶的、让人痛恨的老板”终于走了,坐在收银台前,余璨汝又一次哭了起来,她哭得痛彻心扉。她很想告诉他,自己昨天晚上一直工作到凌晨三点,冒雨赶回家时还有些着凉。她很想告诉他,她是多么匆忙地赶到店里的,这个偶尔的迟到已经让她多么地愧疚,她甚至连脸都没有顾上去洗;她很想告诉他,自己的这一天有多辛苦有多累,现在,全身的骨头和肌肉还有着丝丝缕缕的痛感,而一旦顾客上门,她就得把这些全部忘掉,端出热情的笑脸。她很想告诉他,她是多么的无助,尽管有那么多的人在帮她,她还是感觉无助,因为这一切的新开始没有人告诉她怎样才是正确。她很想告诉他,自己不想干了,早就不想干了,她已经没有力气干了,免掉我这个破店长吧,谁愿意来谁来,让他们也经受一下……

余璨汝哭着,她有些懊悔,为什么老板张利在的时候她未能说出这些话,而这些话,有的她已经憋了很久了。“那段时间里,我多次想过退出,不干了,太累了,自己又是从外地来的,连男朋友都没有,什么事都得自己扛……我有些扛不住。”

为什么坚持下来了?余璨汝笑了,她笑得有些腼腆:我好胜心重,公司里基本所有人都知道。我就是想和别人比,在做业务的时候就是这样,哪个月别人得了第一,不行,你努力我一定比你更努力,非要奔到你前面去不行。当时我想,要是那么退了,别人会怎么看我?还是我自己要求来的。我不能败下来,可不能。再难,我也得扛过去。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坚持着坚持着,我就坚持过来了。

“还有一件事让我难忘。一个月后,我去公司领了我们的工资,我的,也包括店里其他员工的,5000多元钱,还有一点儿货款。我把它们放在一个小兜里,然后骑车回店里。车,是公司配的,我就把那个包放在自己的脚下,那种电动摩托车。一路上我想着事儿,也是有些精神恍惚,你知道,那时我天天都睡不好。骑着车,包就从我脚边上掉了下去,可我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到了店里才发现。”余璨汝说着,她的声音小了下去:“那笔钱,我还了好几个月才还上。”

这件难忘的旧事让余璨汝疼痛。它是雪上的霜,对余璨汝来说,就是如此,丢失的钱包让她瞬间感觉自己在这一个月里的辛苦、努力和认真“都化做了流水。”她没有再提自己是不是因此哭了,但我想,她一定哭过,也一定会把眼睛哭红。在那个瞬间,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店里的员工,面对老板张利和接下来的时间……

——这是我所知的见福第一家店的故事。它是开始,大约所有的开始都是有共性的,就是生疏,就是艰,辛,苦,累,就是会有种种的事倍功半,就是挫折总是层出不穷,直到经历了、经验了,走向逐步的成熟和正规之后才会好起来。我还知道的是,尽管余璨汝足够辛苦足够努力,尽管见福的所有员工都足够辛苦足够努力,它,还是赔钱的。好在,此时的张利已经不再是初次下海时的张利,此时的公司实力也远远优于他初次创业的时候,张利并不急于。

需要说明的还有:开在梅阳小区的这家见福便利店是见福的第一家,它的序号却是002号,而不是001——余璨汝给出的答案是:这家店,原来是001,它和后来的001店的开业就差了不多的时日。后来,那家后开的滨北店因为换了顶尖系统,那家店便叫成001了。

是为,插曲。

点击关闭
  • 客服

进口阀门

进口调节阀

进口阀门

进口高压电磁阀

进口防爆电磁阀

进口蒸汽电磁阀

进口气动调节阀

进口电动调节阀

进口自力式调节阀

进口自力式温度调节阀

进口自力式流量调节阀

进口自力式压力调节阀

进口高压球阀

进口电动球阀

进口全焊接球阀

进口蒸汽疏水阀

进口蒸汽减压阀

进口燃气快速切断电磁阀

进口自力式温控阀

进口氮气减压阀

进口高压减压阀

进口氢气减压阀

进口卫生级隔膜阀

进口卫生级过滤器

进口高压调节阀

进口高温调节阀

进口卫生级减压阀

进口聚四氟电磁阀

进口刀闸阀